您的当前位置:学校主站 → 高中校 → 德育经纬 → 心理健康
新闻阅读
 
高中生成长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
[日期:2011-05-20]      来源:      作者:班主任
      点击:737
 

高中生成长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

 

鲁迅曾说过:“谁塑造了孩子,谁就塑造了未来,不仅是自己的未来,还有孩子的未来,民族的未来。”我们的学生在这学业负担日益加重,家庭、学校、社会期望值空前高涨的时代,出现了很多新的教育难题。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重要环境,对学生的教育和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作用。

 

关键词学生  家庭教育  德育建设

摘要:由于长期单一的甚至是错误的家庭教育模式,加之急功近利的学校德育教育模式,目前的中学生德育状况亟需改变,随处可见中学生中存有的众多现象诸如自私自利、早恋、迷恋网吧甚至是受挫折打击而罹患心理疾病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德育建设的主阵地之一的家庭教育难逃其责。目前家庭教育存在哪些问题,到底应该如何更好地去解决它们呢?

   

正文:

一个人最早是在家庭里接受教育的,当他逐渐长大,开始走向学校,去接受更加系统的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受教育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模式,这两者应该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作为一名中学班主任,现在感觉到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把对孩子的教育权全部交给了学校老师,而家长却不重视自己对孩子的教育。结合我在工作中的实际,认为不同的家庭教育在学生和家长身上得到了不同的表现。在教学中感觉到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太好教育,学生对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不高、学习缺乏计划性、自控能力差、生活自理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差、与人相处表现出的自私自利、早恋、迷恋网吧等等。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就忙于挣钱,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不问也不管。老师三翻五次的教育效果不明显,老师拿这类学生真是没办法。

家庭教育的现状,呈现出以下六点

一、物质满足多,精神给予少。

二 、希望期望多,因材施教少。

几乎所有家长希望子女读大学,长大后成为社会有用的人,很多的家长认为“从小注意孩于德智体全面发展”让他们成为全才,在我们班级开展 “您对孩子教育方法是否得当”调查中,有接近一半的家长“在教育子女上常常采取不正确的做法”或“太缺乏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了”;在“您是否真正了解孩子的爱好特长”中,大部分的家长“不太了解”。

三、偏颇分散多,合力教育少。

四、身体关心多,心理指导少。

五、硬性灌输多,启发诱导少。

六、生活关心多,劳动知道少。

家庭教育在学生的德育建设中的位置不可或缺,正确的家庭教育的德育力量将会成为和谐的中学德育教育中的一支主力军。但大部分的学生家长文化水平较低,除了对自己孩子成绩问长问短之外,对学生的德育培养认知很少。因此指导家庭教育问题亟待解决!

学校当应尽快建立平台,多途径地向家长们渗透相关教育知识。我想最起码要有以下几点:

一、指导家庭教育要处理好教师与家长的关系。

家长与教师一样,也是影响学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教育规律告诉我们,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是取得教育成功的关键。从这个角度讲,家长是教师的伙伴和合作对象。但在我国,许多家长有过挨训的经历,许多教师有过训家长的体验。家长受到不分场合、不分轻重的训斥后,会把羞恼、怨恨转嫁到孩子身上,孩子轻则受训斥,重则得到一顿“暴打”。孩子受到伤害后,又会把怨恨投向告状的老师,师生关系又会受到影响。这样,造成了教育的恶性循环。教师与家长建立平等的合作关系,尊重家长,调动家长教育的自觉性、主动性,建立家长联系制度,保证教师和家长的沟通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进行,确保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配合。

二.帮助家长读懂孩子。

一个孩子就是一本书,需要我们认真去读。孩子的共性我们要读懂,孩子不同年龄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主要教育内容是什么、孩子教育的关键期在哪里等等问题,需要让家长了解。孩子的个性我们要读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孩子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智能差异、行为差异、潜能差异、环境差异等,不同的孩子有着不同的潜能。智能是多元的,要指导家长善于发现孩子的“最近发展区,确定好教育的起点,促进孩子弱势智能的提升。”孩子的心态我们要读懂,许多家长感到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育,对孩子的问题感到束手无策、无能为力,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越来越缺乏信心、困惑无限,究其原因是因为家长不了解孩子的心理,未给孩子心理上的疏导。因此,教师要给家长传授一些心理学知识,让那些实用而简便易行的心理规律助家长家教成功。

三.告诉家长:家教应以尊重开始。

有一位家长,可能是处于对老师的绝对信任,指着自己的儿子说:“我把孩子交给您了,要罚要打您做主”。这话暴露了家长基本观念上的问题,这就是没有把孩子视为独立的人,不懂得孩子有依法受保护、得到尊重的权利。不仅是口头上不尊重孩子,许多家长更是在行动上无视孩子的相对独立的家庭地位和人格,事事替孩子做主,要求孩子绝对服从成年人的意志,只强调孩子听话,而很少倾听孩子的心声,只约束孩子却很少约束自己。要告诉家长孩子是独立的人、成长中的人、终将走向社会的人,尊重孩子对于孩子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据调查显示,受尊重的孩子与未受到尊重的孩子相比较,前者易于沟通、责任心强、做事主动积极,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未来社会发展要求人才要有责任心、主动性、创造性,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功、成人、成才,那就从尊重孩子开始吧

四.家庭教育,脑筋需要急转弯。

1)由“牵手”到“放手”。孩子的成长是无法包办代替的,要放手让孩子自己成长,多给他们创造自由发展的机会,不随意支配孩子,限制他们的自由,也不过度保护他们,让他们吃苦、受累、受委屈,在挫折、逆境中锻炼和磨练自己。教育是没有回头路可走的。我们越是想给孩子把成长的道路铺平,其效果越适得其反,因为人生的道路本身就充满坎坷和艰辛,这是客观规律。

2)由“物质”到“人格”。家长爱孩子,为孩子的成长和学习省吃俭用、节衣缩食、昼夜操劳,但往往是重视外在物质上的、身体上的关心,却忽视孩子内心上的、心灵上的关注,忽视了亲密、融洽、和谐、平等的情感交流,致使孩子产生自私、冷漠、依赖、懒惰、软弱等不良人格。家庭教育是伴随情感的理性行为,家长要让孩子从知识、情感、意志、行为上均衡发展,关心孩子的人格养成,创造学习做人的机会,鼓励他们勇敢地面对失败和挫折,提升人生价值,完善人格内涵。

(3)由“分数”到“责任”。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业成绩固然无可厚非,但不能片面地追求孩子的学业,否则会导致孩子缺乏理想和责任、适应能力差、易出现失落和焦虑等不良后果。家长要注重孩子智能、潜能的开发,关注孩子责任意识的形成,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责任感,培养多种兴趣,向他们展示现实社会中的问题与困境(如环境污染、人口问题、洪涝灾难、粮食短缺、经济危机等),举办系列活动鼓励孩子参加活动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五.家教知识,助家长成功育子。

譬如,家庭教育十建议。为了让您的孩子受到各项良好的教育,现归纳十项建议,具体如下:尽可能不让孩子请假。孩子有自信心,才会努力学习。父母要善于看到孩子的成功,不放过微小的进步,并大力表扬,切忌贬低和嘲笑。关心孩子的学习内容与进步,比关心孩子的成绩更重要。在孩子面前不随便议论教师。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让孩子学会自立等。在家里有责任感的孩子往往在学校也很努力。经常给孩子制定几个易于达到的小目标,这比给孩子定大目标更有效果。刺激孩子的学习欲望。不放过任何教给孩子知识的机会。父母的实际行动比语言更有力量。孩子看到父母投身于有意义的工作的姿态,也会效仿着努力学习。教给孩子在读书时善于提问题。例如让孩子思考书中的探险家成功的原因,想想谁在为此奋不顾身?他为什么这样做?并让孩子做出结论。定下家庭学习规矩,例如“不完成作业,不许出去”。孩子肯定不喜欢这个规定,但父母应该坚持。

                                         

 

参考文献:

1.《情感德育论》 朱小蔓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2.《陶行知教育文集》, 陶行知,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家长必读》黄秋义 郑金春, 广东科技出版社2006.4

4.《和青春期的孩子们一起成长》阚艾力《广西教育学院报》2004年第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