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学校主站 → 高中校 → 教学科研 → 教学交流
新闻阅读
 
建设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日期:2011-04-14]      来源:      作者:
      点击:2674
建设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在射洪县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现场会交流发言
四川省射洪中学校  教务处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教学改革逐渐深入,没有一个新的,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来支撑和保障,教学改革无异于空中楼阁。因此,新课程背景下,教育管理者重建现代学校教学管理制度也自然成为我们学校管理者必须解决的一项重要任务。反思现行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有些与新课改不协调,因此,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势在必行!在学校管理中我们一方面要坚持传统的优秀、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思路,另一方面,要坚决改变不合理的规章制度,积极探索符合素质教育理念和体现新课程精神的新举措。
作为新课改样本校,我们把新课改作为学校新一轮的发展机遇,确定了“积极稳妥,借鉴探索,课题引领,注重实效”的16字方针,明确了新课改推进“关键在教师、重点在课堂”的 基本思路,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动员,成立了领导小组,精选人员,搭建起教师培训、课程管理、选课指导、开课咨询、学分管理、监控评价的班子,对当前教师教学观念、学生学习、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课堂调研,制定了合符课改要求和我校实际的实施方案,全面实施了教师培训并建立了培训的长效机制。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校在教学管理的重建上,采取“搞好三个建设、关注两个环节、抓住两个着力点 ”稳步推进的思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全校教师认识统一,正理智迈步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之路上。
一、搞好三个建设,为教学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一)课程建设求准,稳固教学管理的基石
教育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即课程问题,所以,课程制度建设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基石。这次课程改革所要解决的不仅仅是制度化的学科课程变革问题,更是根据人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思想来构建学校课程体系的问题,因此,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办学特色与发展目标,积极构建富有本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必将成为学校所要思考的首要任务。作为国家级示范高中,我校秉承“德才厚重,博贯兼容”的办学思想,按照 “使学生成为有责任心,有学习能力的持久现代人” 育人目标,我校形成了“以品德养成为先导、以个性培养为核心、以知识传授为基础、以能力发展为重点、以情感陶冶为动力、以综合素质提高为根本”的育人模式。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学校依据国家和省课程计划,将逐步建立起规范性和灵活性相统一,体现多样文化价值,并有助于适应学生个体差异发展的课程制度体系。
1)做好规定动作:
1、准确领会、认真执行国家和省课程计划即川教(201028号文件,开齐、开足必修课程和选修ⅠA。学校在各学科必修课程的课时的制定上,严格执行达到国家和省课程的要求、标准。每学期开学初,教务处依据计划制定出全校各年级教师任课安排总表、上课总课表以及新学期的作息时间表,以制度来严格规范课程的实施。
2、按照要求构建对学生基本素质和创新素质能产生整体效应的、为不同个性特长、不同发展方向和不同发展层次的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条件的课程结构,即必修课、选修课、综合实践活动课和自主选修课。并按照学分管理办法,保证学生的修习效果。
2)创新自选动作:
1、立足学校实际和学生实际,开发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开设和校本教材的编写是我校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的又一重点。我校将按照“整合原有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课程资源,不断开发新的课程资源”的思路,分块将学科奥赛培训、艺体兴趣小组、应用知识专题讲座、学生专题研究社团等系列进行统筹,纳入校本课程体系。如将我校原有自主编撰的校本教材《射洪地理》、《射洪历史》、《陈子昂》、《中学生信息技术教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各学科奥赛自主培训教程等结合新要求进行改编、重印,努力打造具有学校特色、地方特色的校本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选修课菜单选择,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条件。
2、目前,我们初步形成了校本课程的如下操作模式:①学生的需求分析。即了解学生的知识需求和心理需求。知识需求是指学生对知识本身及获取知识的方式、途径等的需求和看法。心理发展需求是指学生健全心智、培养人格、走向成熟的内在愿望和渴求。②课程的设计。在分析学生需求的基础上,每位教师在结合学校条件、自身特长的基础上设计一个校本课程。在校本课程的内容开发上,我们提倡教师合作,即3名左右的教师共同负责一个课程,在合作中互通有无,挖掘潜力,合理调配资源。③开课的初审。学校教务处对各个课题进行检查和评估,依据学校的特色优势、物质资源和能力资源等,对校本课程做出具体的指导意见,并决定开设何种校本课程。④学生的选择。把即开设的校本课程(含社团)列表打印,印发给学生,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需求和爱好,进行选择。⑤开课的确认。选择人数超过15人的校本课程开课。学生在校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做出调整,重新选择。⑥课程实施的考核管理。学校对校本课程加强管理,制定了考核细则,逗硬奖惩,同时依据师生的反馈意见,不断完善校本课程的建设。
(二)制度建设求真,明确教学管理的方向
新课改背景下,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重构是学校教学管理的方向性问题,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建设科学规范的制度保证,只有建立一套规范完善的新课程管理、评价、激励、导向机制,才能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新课改。
1)制定新课程总实施方案  为科学地规划和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按照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要求,省教育厅《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和遂宁市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我们本着“积极稳妥,借鉴探索,课题引领,注重实效”的方针,借鉴课改省区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经验,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有关问题作了探索性思考,在反复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四川省射洪中学校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试行)》并以文件形式印发全校。
2)制定相关具体管理办法、细则 
为保证课改管理各环节具体实施有序进行,学校还制定了或将制定以下相关管理办法:
1、制定了《四川省射洪中学校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为了既保证按照国家课程设置要求,又针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要求,我们以“规定动作全做、做好、做足,自选动作针对实效、做出特色”为基本思路,对课程设置按照灵活性、针对性原则,进行了调整,参照各省区课改先进经验,将作息时间做了对应调整,将全天课时设为9节,上午5节,下午4节、每节课40分钟,每天下午保证最后一节为学生自习,消化整理知识,同时也安排一些选修课和研究性学习,以保证课程设置要求、并将部分重点学科课时加强。目前,运行正常有序。
2、制定了《四川省射洪中学校关于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试行)》,方案明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与内容、对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学校实施管理的程序要求和方法,以及学分认定等具体问题做了要求。
3、制定了《四川省射洪中学校学分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学分管理机构、职责,学分认定程序要求和具体操作办法。目前,各学科学习模块的学分确认正有序推进。
4、制定了《四川省射洪中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管理管理办法(试行)》,对学校校本教材的开发方式、内容、程序、考核等做了详细要求。
按照省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校情,本期还将出台的方案有《四川省射洪中学校学籍管理办法(修订版)》、《四川省射洪中学校考试管理办法》、《四川省射洪中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3)建立配套的教师评价体系  除按要求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以外,学校结合绩效工资的实施,按照有利于新课改的推进,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的“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制定了《四川省射洪中学校教师评价的绩效考核实施方案》,其中执行依据均来自于年级、学校办公室、教务处、德育处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的数据。特别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评价采取定性加定量结合的办法,通过学校统一组织的学生评教、学月考试、统考排位、教学检查、集会出勤、年级领导评价等环节,即过程加结果两方面对教师的德、能、勤、绩进行综合评价,并与每月绩效工资挂钩。
(4)建立学校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开发制度
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开发工作在学校课程实施研究小组的直接领导下,实行主管校长负责制,由教科室具体负责。建立学校 “课程网络资源小组”、“学校考试题库”,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作为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为确保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学校要求教师在备课、出题等教学环节中,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试题资源,提高教学过程的知识容量,提高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提高教学检测的针对性,实效性,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效益,实现新课标的“三维”目标,每年学校举行一次课程资源、试题资源开发利用成果展示会,对优秀成果给予奖励并纳入教师业务考核之中,以促进教师对课程资源、试题资源的运用。
(5)通过宣传贯彻实施,保证落到实处
学校为保证相关制度顺利有序实施,分层召开了开校前的行政会、年级教师会、处室职员会、专项教学工作会、教研组会,广泛宣传动员,明确工作思路,管理要求,工作安排布置。做到思想引领到位,贯彻督察到位,考核反馈到位,进一步落实各项方案,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三)队伍建设求变,树立专业发展的目标
要真正实现新课改从统一课程到自主选择课程的转变,从单纯文化课程到综合课程的转变,从教书为本到育人为本的转变,从单纯考试评价到综合素质评价的转变,实现教学思想、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变革,关键都在教师,教师的观念改变是关键。教师只有通过培训学习,丰富专业知识,做学习型教师、研究型教师、智慧型教师,才能确保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才能确保学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实施“青蓝工程”和“名师工程”,加快优秀教师培养,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学校要求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要从我做起,榜样示范,充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通过安排指导教师,结对子、老带青、参加赛课等方式搭建平台,利用各种机会锻炼培养青年教师,使他们尽快成长、成熟。努力建设“讲团结,风气正,合作好,质量高”的“示范备课组”,创先争优,学校组织开展“示范备课组” “示范教研组”评选活动,每学年学校根据各教研组、备课组发展情况,对优秀团队集体和组长个人实施奖励。以加强教学质量的团队建设,鼓励全体教师为我校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做出更大贡献。
2)三个结合,抓教师培训。
对新课程标准,需要培训;变革教学方法、手段也需要培训,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更需要培训。我们在近两年的准备期中,以“三个结合”的方式,以新课改为背景抓教师的培训,为理性进入新课改作好了准备。
一是外出培训与举办专题讲座相结合。我们先后派出以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教学骨干为主的三批教师,赴海南、山西、江苏学习考察,返校后结合我校实际,既讲解试点校经验,又营造课改氛围;既明确不足和差距,又提出解决方案;既讲课程改革,又讲观念更新。骨干教师当教员,充分发挥了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是现场培训与网络视频培训相结合。我们组织各科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把关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培训,组织新高一教师全体参与网络和视频培训,制定了培训方案,确保了培训的场地、人员、考核和奖惩“四落实”,为教师合格上岗作好了准备。
三是常规教研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发挥我校教科研长效机制的效能,强化教研组、备课组对新课程的学习组织作用、校本研究作用,使调研后开列的校本课题研究深入下去,形成常态,以期新课改实施后可能遇到的问题,在实施前尽量解决。
3)加大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力度,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平台
  教师成长的最好基地是学校,最好的过程是教学。要通过校本教学研究,解决教师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逐步提高教师新课程的能力,实现教师自身专业发展。
    1、学校通过开展校内和校际间教学观摩与交流研讨活动,示范课、研究课,努力为教师个人实践和反思、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以及获得多种专业支持创造条件,建设有利于引导教师创造性实施课程的环境,使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2、建立以教研组、备课组为核心的研究型组织,由备课组长负责,联系高一级同学科教师,开展生动有效的研讨活动,实现教学研一体化。通过开展认真备课、上课和积极评课及课后反思等研讨活动,增强课改意识,提高教学效率。
    3、逐步打破传统的学科教研组模式,建立以课题为纽带的弹性课题组,鼓励教师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重视不同学科间的教师交流与研讨。要求每个备课组要将教师在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及时上报,教科室负责归类,提炼成实践问题课题,由教师自愿申报,组合成问题攻关小组,最后达到解决实践问题,指导实践的目的。问题课题研究实行不定期制,立足于解决实验过程中实践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教科窒应给予必要的专业引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4、学校教务处、教科室定期举行“会诊性教学和管理研讨会” 、“课改论坛”、 “课改实施研讨会”,学校相关领导参与,由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做中心发言人对本学科教学问题进行分析,同组教师商讨提出改进或解决的方法。
5、教务处每个学段结束后对课程实施过程及时总结,为指导下学段实施提供可借鉴的依据,使实施工作在不断总结,不断提高中得以完善。
二、关注三个环节,为教学管理做好过程保障
(一)课堂改革求活,把住教学管理的关键
以“学什么,怎么学”为基础,课改要面临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教什么,怎么教”,即课程这个大概念下“教学”的问题。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我们的教学目标要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新课程功能,这就要求我们在课程制度建设中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由以教材为中心,研究书本,组织书本知识教学转向以人为本,研究学生,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改革也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了。课改的重点应该在课堂,我们将“高效课堂的打造”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依据“积极稳妥不消极,求真务实不折腾”的基本原则,以课堂为突破口,教研主导,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努力通过对课堂教学的变革,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1)立足常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构建新型教学模式首先要突破传统教育观念,摒弃传统教育中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论,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思想。在新型教学模式下,教学系统中要素间的关系要进行如下四个转换,即教师由讲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学生由接受者变为主动学习主体;媒体从演示工具变为学生认识的工具;教学过程从传统的逻辑分析讲授转变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意义建构过程。注重启发式和讨论式组织教学,力戒以“电灌”代替“满堂灌”。
  1、贯彻“理念引领,模式推进”的课改工作思路。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加强校本教研,提高课堂效率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突破口,通过学习,在实践和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反思总结,进一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用推广。目前我校经过一学期多的探索,初步形成了“四步两延伸”课堂教学模式,“四步”即启、研、悟、创课堂四步加以“学案导学”为载体的前置延伸学习与“精练反思”为目的的后置延伸学习。
2、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营造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氛围
  
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实验中首先要求老师在课堂中要改变传统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人格,注意课堂中角色的定位,努力实现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讲求课堂中的师生平等,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人格的发展,想方设法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促使学生永褒积极参与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成为其自身的内在需求。
    3
 改革课堂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灌输——接受这种传统教学方式和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通过讨论合作、自学辅导、实验探索、在计算机环境中学习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的学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主动、富有个性的习得过程。根据课改实验的要求,教师们都要有意识地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2)在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中,我们根据实施情况,及时指出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以避免两种误区:
一是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如何扎实“双基”的问题。不能让课堂看起来很活跃,很热闹,教师讲得少,但结果学生没有真正学到东西,基本知识,基本技能都没有过手,这是与课改精神相违背的,我们不能陷入这个误区。教师该讲的还得要讲,不仅要讲,还要讲到位,传统教学的精华、好的东西,我们不能全丢了。二是对教材的使用,我们要避免陷入“用教材教”的照本宣科的误区。不能拘泥于教材,要知道新课程教材为了增加教师的发挥空间,只是一种基本要求的设计,用教材编写的专家说的话,教材就是基本配置,教师若只按教材来教,而不对教材进行补充、扩展、挖掘,学生是无法参与高考竞争的。因此,我们要将教材作为一种基本框架、基本要求,教师要 “活” 用教材、整合教材、补充教材,要补充背景性知识,抓住本体性知识、总结方法性知识,扩展边缘性知识,以达到教学的高度、深度、广度,保证学生不输在知识内容的起点上。
 3)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注重学法教育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对于新入学的儿童来说,如何学习,如何听课,如何参与,如何合作等都需要老师引导,习惯的好坏将关系到孩子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因此,帮助孩子养成一个终生受用的良好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注意指导和帮助学生在各种学习环节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过程管理求细,清晰教学管理的轨迹
以“精细化”管理为目标,以“落实”二字为导向,在细化过程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的针对性、实效性。
1)抓实教学“六认真”为基础的过程管理
坚持改革后的教学“六认真” 学月考核细则,进一步增强考核检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教师的六认真工作检查考核方式进行的改革,主要依据上期统考学科质量评估,以 “抓住工作重点,夯实薄弱环节” 为工作思路,针对不同情况,执行以普查与抽查、必查和免查、专项查和重点查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检查,重点对青年教师、问题班级、问题学科、问题环节进行考核检查,具体依据教务处公布的教师学月检查方式表为准。对各年级教师上课、辅导到班情况,对各班课堂情况登记卡,对各备课组集体备课实施普查,逗硬考核;同时教务处根据具体情况,对听课、作业批改、周练题、公开课情况等进行专项检查和重点检查专项查和重点查,以集中精力,针对问题,提高管理效率。为了让每位教师清楚每月绩效考核情况,特别是一些过程检查扣减,教务处分月通过学校信息通报公布,老师们可查询。
2)坚持改革后的教研组会内容和方式,不玩虚浮,追求实效。
为了提高教研组会的质量,保证会议内容和时间,追求实效。教研组会会议形式分为两种:一是每期第一个月的第一次教研会,以课题讨论和工作安排为主,第一次教研会需确定各年级依次上研究课的安排。二是其余各月教研会以听课、评课、交流为主题,在教研组内推出一堂研究课,由每个年级轮流选定一名教师执教,全组教师参加听课、评课,交流意见,相互学习提高。同时教务处将考核开展情况,作为教研组评优和教研组长绩效考核的依据。
3)加强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的“三课”活动组织力度,积极推动教师听课相互学习、相互听课的学习风气的形成,实现教师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一是围绕“打造高效课堂教学”的主题,除每月教研会的研究课外,在各备课组内针对新课、复习课、评析课等课型开展研究课、示范课、汇报课。
各备课组上课前,将时间、执教教师报给教务处,教务处每周在公示栏公布上公开课等情况。加强听评课活动,重点研究教学实际问题,做好听评课的材料汇总和组内点评,并将教案、听课评价表、组内评课记录表、组内点评等材料装订后交教务处。
4)落实备课检查,提高备课质量,注重深度、高度、广度
     备课组集体备课要做到“三定”、“四备”和“五统一”,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统一教学进度、统一目标要求、统一重点难点、统一作业练习、统一测验考试。
个人备课要做到课前精心备课和课后反思相结合,认真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反复思考教材处理方式。根据学生接受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要求恰当运用教材,扩展教材,挖掘教材,突出重点,解决关键,突破难点。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注重知识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教案要求教学目标明确:三维目标、重点、难点、关键点确定合理并符合学生实际,教具选择合乎教学内容并能为课堂教学发挥切实作用。教学案格式规范,层次清晰、字图工整,项目齐全。双边活动设计全面、充分、合理。教学后记体现教师反思内容,有助于教师今后教学的改进。教务处实施每月检查,考核到人头。
(三)   质量管理求严,落实教学管理的导向
抓实以“统考评估分析报告”为载体的质量管理。坚持质量评价导向,逗硬绩效结果考核,进一步加强评估方案的解读和研究,努力提高各年级统考和学科教学质量,进一步打造优质高中质量品牌。加强考试的管理,规范各级各类考试,制定学校考试管理办法,对学校组织的年级月考和半期考试由教务处考试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形成与教育局质量评估对口的书面评估报告,发年级和学校领导,为年级教学质量管理提供可靠依据。以便通过年级会,备课组会会诊分析,及早发现问题学科、问题班级,及时纠正教学偏差,弥补薄弱环节,加强管理。针对薄弱学科,寻找差距,分析原因,制定目标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力争尽快改变现状。大力加强学科备课组建设,每期对各学科备课组统考评估做整体分析,并以此作为“示范备课组”、“示范教研组”评比的主要依据。依据质量奖励管理办法,学校每期对统考质量实施奖惩,由教务处依据统考评估严格核算,包括特优生培养、年级目标、班级目标几方面,实施以来,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加强了质量导向力度,有力地推动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落实两个着力点,为教学管理提供发展羽翼
(一)教学科研求实,抓住教学管理的翅膀
教学科研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增长点,是教学管理质量腾飞的翅膀。也是教师成长、成熟的催化剂。不进行教育研究的教师,也不可能真正学到当教师的乐趣,并成为真正出色的教师。特别是新课程的推进,要求教师要成为“研究者”,要会反思,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任何一所学校都应当担起探索,创新的职责,有所作为,努力办出特色。因此,学校营造崇尚学术研究的氛围,建立“科研兴教”的教学研究制度势在必行。我们将教学研究重新定位,并真正使科研兴教、科研制度成为常规,使学校形成崇尚学术、崇尚研究的氛围,保证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化发展成为一种最有力的校园内在机制。
我们制定了以“理念提升为目标,培养队伍为主导,课题科研为载体,常规教研为主体,提高质量为宗旨”的科研思路,树立“问题即课题,反思即科研”的微观化、平实化科研理念,将常规教研与课题科研相结合,将专题教研与问题研究相结合,通过教研科研推动课改观念的转变,教师队伍的培养,课堂效率的提高,为教学管理插上腾飞的翅膀,实践证明效果显著。
(二)管理手段求新,构建管理信息化平台
按照新课改要求,学校管理体系要对应变化,对教学管理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要完成这些部分的管理,必须依靠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构建数字化管理平台,以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我校按照省市县相关要求,积极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为此我校已与新华文轩集团协议合作,开发适合学校特点的信息化管理平台,目前该系统已初步完成,已经进入调试阶段。该系统整合了四川省教育厅学籍管理平台,包含教务考核管理、学分管理、学籍管理、选修课管理、综合实践课管理、教育资源等。通过网页登陆的方式,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均可按照自己的帐户、密码进入平台,依据管理员赋予的权限录入、查看、下载相关信息资料,也可参与交流互动。该系统还构建了对应新课改要求的教学资源平台,为提高现代化信息技术对教学的辅助的作用,将新课改教材的相关教案、课件、习题、考题,以平台发布的方式,推向备课组和教师,从而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学校相关部门需要的相关管理数据包括各年级课表、月教学过程、班主任考核等均可以任意需要的方式组合形成统计考核报表,用于实施管理考核。管理效率将大大提高。该系统通过本期后两月试运行,可望下期正式投入使用。
以上是我校结合新课改、新理念、经过不断探索与研究,在学校教学管理制度重建方面的一些思考做法,当然重建教学管理过程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它涉及多方面的因素,但是相信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更多教育管理者的加入,教学管理制度将更趋于更加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将更有利于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更加有利于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已经正式发布,教育的前景无限美好,教育的天空无限广阔,每一个教育人都有更加美好的向往和驰骋的舞台,我们的教育理想只有在新课程理念的熔炉中淬火,才会愈加厚重。我们射洪中学的教师,愿意和大家一道,在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做学习型教师,精彩生命;做研究型教师,幸福生活;做智慧型教师,灿烂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