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学校主站 → 实验校 → 教学科研 → 论坛交流
新闻阅读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日期:2011-05-17]      来源:      作者:覃华蓉
      点击:683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射中实验校 覃华蓉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家、思想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目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仍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仍因循守旧,一味照本宣科,“死教书”、“硬灌输”,导致大多数学生认为思想品德课原理枯燥、乏味、空洞,法律条文繁琐冗长。于是在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普遍厌学,课后不想接触教材的局面。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扭转这一颓废消极的心理定势,消除这一局面。
   一、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好学”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说明教学是有规律可循的,但这种规律又是灵活多变的。传统的,呆板陈旧的教学方法形成了“教师只教条条,学生只背条条”的教学模式,这无疑导致学生厌学。因此,品德课教师应把握教学中的“法”,处理好教学规律中“变”与“不变”的关系,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设计不同形式的课堂开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一堂思想品德课,头开得好,就能迅速活跃课堂,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的时候,要特别重视课的开头。在课堂上,老师不断变化课堂的开头,对学生的引导起着积极的作用。我在讲“道德良好,心理健康利于成长”这节内容的时候,我这样说:“同学们,今天老师听到了一件事,对我的震憾实在是太大了……”。那么,到底是什么事,对老师产生了这么大的震憾呢?听到这时,同学们的眼光一下子集中到我的身上,接下来,便是我和同学们轻松的合作了。当然,开头的方式还有许多种,像名言、警句等都可以开头,比如我在讲“坚强意志的作用”这节内容时,我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说:“狄更斯说过这么一句话: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的任何一座高峰。那么,顽强的毅力真的有这么大的作用吗?今天我们就来回答这个问题。”听了这样的名言,同学们一下子对顽强的毅力的作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种迫切渴望答案的心情促使学生认真听讲。总之,老师要根据自己所讲的内容,设计各种形式的开头,打动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课末始,兴已浓”,促进学生迫切学习。
    2、创设情景,树立学生主体思想,增强学生参与意识。

教学成效往往取决于能否增强学生的认知过程,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愿学”,从而将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素质。 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1﹚、注重心理体验,创设实验情境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要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式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如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材,把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作为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沟通技巧。这就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心理常识,能够学会调适自己心理并能体会他人心理。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即通常所说的"换位思考"。例如,《蓝天之下我们和谐相处》(八年级上册)这-课中,我利用课本上的情景设计了这样-个心理体验活动。原文中说:"初中生小冰,向爸爸提出晚饭后到同学家做作业,顺便看会儿录像。爸爸同意了,但要求她8点前回家。小冰想现在已经快7点了,那么快就回来不合理,一时冒了火。"这是生活中经常碰到的父子冲突。于是,我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一组体验小冰的心理,想办法得到父亲的允许。另一组站在小冰父亲的立场上,努力说服小冰早点回家,小组讨论后,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代表小冰-方的学生说:"不到同学家做作业,会对同学失信,回来太早了又看不到录像。"代表小冰家长的-方模仿大人的语气焦急地说:"你回家太晚了会让我很担心,一旦遇上坏人怎么办?学生嘛!就应该以学习为主。"很多同学都笑了,因为这正是家长经常说而他们最厌烦听的话。我适时加以引导:"现在你们能体会家长的苦心了,那么怎样找到-个让双方都满意的解决办法呢?"经过热烈的讨论后,同学们想出了很多办法。有的说:"让她做完作业后把录像带回家看,"有的说:"让家长陪她到同学家,看完录像后再陪她一起回家。"有的说:"玩完了可以打电话让家长去接她……"这种讨论、争辩,既是道德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体验的过程,既掌握与他人沟通的方法和艺术,又提高了教育实效,有重大作用。
    ﹙2﹚、构建生活课堂,创设故事情境
    中外教育名家的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是: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是真实生活的典型化。在教学中我们围绕教学目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并针对学生思维的疑点,难点设计问题。发动学生充分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小故事,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表演,从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指导学生行为实践,促进知识内化,做到知行统一。在学习《交往讲艺术》(七年级上册)这-课时,我让学生回想自己曾经历过的家庭冲突,然后设计成小品表演。并思考:"当时是怎样解决的?""现在我们学了这一课后又该怎样解决?"同学们积极性很高。一同学把自己因考试不理想而被父母责骂的事作为素材;还有-同学把自己第-次做饭做糊了而被父母埋怨的事表演出来。在小品表演中,演家长的一方越训越生气,演孩子的一方越辩越委屈。都明白了争执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课后有的同学表示:"如果我当时认真聆听,虚心接受批评,冲突就不会发生了。"一同学还在小作文中写道:"我曾因把妈**项链弄坏而被训斥,当时很委屈。现在我想到假如当时转移话题哄哄妈妈,妈妈-定会转怒为喜。"
       ﹙3﹚、运用多种媒体,创设视听情境
     多媒体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生动性、形象性和直观性,而中学生的思维又以形象思维为主,针对学生的特点、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对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营造情境、浓厚课堂氛围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新奇感、惊讶感、新颖感,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带来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地球村中我们友好交往》一课(八年级上册),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世界各国的文化习俗和风土人情,并配以优美动听的解说,使学生在欣赏中,犹如身临其境,乐而忘返,使学生们感受到了不同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这些形形色色、林林总总的文化,把大千世界装扮成一个百花盛开的大花园。这样,使学生在愉悦中,既掌握了知识,培养了想像力,又进行了美的心灵陶冶,进而提高了课堂地理教学效率。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乐学”
  和谐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大量事实证明,学生对老师感情越好,就越爱听老师的课,对该学科的学习就越感兴趣。作为品德课教师,应利用思想教育的优势,千方百计地与学生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共同实现教育目标。
  1、教师要尊重学生,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有些教师在学生做错题或犯错误时,往往口不择言,什么“怎么这样差”“无耻”“卑鄙下流”“早知道你不是什么好东西”之类的话脱口而出,甚至有带侮辱性的举动。使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受到极大伤害,导致一些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反唇相讥,作出过激反应。因此,教师在与学生谈话时,一定要“冷静、冷静,再冷静”。在自己不能确定不会说出不负责任的、有可能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话时,不要轻易开口。只有以态度沉着镇定、言语文明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才会使他相信你是来教育他、帮助他解决问题的,他们也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
   2、要和颜悦色,语调亲切自然。平时与所有学生说话时都应注意做到这一点。曾听不少学生抱怨:“老师对那些学生成绩好的同学说话时态度特别好,特别亲热,对我们这些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同学总板着脸,没好声气。好像他们做什么都是对的而我们都是错的,烦死了!”学生没说瞎话,这种现象我听说不少。俗话说:手指头都有长短,何况人呢!即使进行了“课改”,我们假设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长都得到了发展,但学生个体所能取得的成就差异仍是无法避免的。对广大教育工作者而言,无论将来学生能取得什么样的成绩,他们都是一个与你完全平等、有着独立人格尊严的人,不是奴隶,不是“出气筒”,不是“受气泡”。作为教师,无权对学生吆三喝四。我们要真情付出、关怀呵护他们,公平公正地对待他们,悉心引导他们寻找智慧。自己的和颜悦色以及亲切自然的语调,会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教师喜欢我,尊重我。”从而也会愿意亲近自己。所谓“亲其师善其言”,他又怎么忍心和你作对呢?
   3、要以师爱为桥,做到情理相容。也就是说,教师要热爱学生,才能对教学工作高度负责,才能真正教好学生。如果教师不爱学生,就会失去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就难以使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感兴趣。教师要宽容学生一时犯的错,但绝对不能纵容,一旦学生犯错误,教师必须及时教育纠正。学生犯错误是难免的,教师对学生有了爱,就会宽容学生因蒙昧无知而干的傻事。对于学生一时犯的错误,教师应该有“海纳百川”的宽容之心,给予其适当的批评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循善诱,使之心服批评而更加信任自己。教师有了宽容之心,就会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做到“润物细无声,爱在不言中”,学生就会真正从内心深处接受教师的教育,在情理相容的师生关系中“乐学”。
  4、要做到情情交流,心心相撞。平等是师生交流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平等交流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在学生紧张的学习之余,我经常与学生一起做游戏,一起打球,给学生一个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印象。在愉快的活动中,学生很自然地向我推心置腹、滔滔不绝地说出心里话,说出自己的苦恼。我捕捉到学生的心理后,适时地教育引导他们,解开他们心中的结。通过平等交流,教师和学生就会成为无话不说的知心朋友。这样,学生拿什么理由不学呢!
  三、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求学”
   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对品德课教师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一些学生本来对品德课就不感兴趣,从小到大一提起品德课,就是一个“背”字,而且背也是死记硬背,这种学习方法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而这种“背”法,与当前中考和各种侧重能力考查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观念,要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存在的问题,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不仅教授他们知识,而且教授他们怎样去掌握知识;不仅授之以“鱼”,而且还授之以“渔”,在某种程度上说,“渔”比“鱼”还要重要。所以政治老师必须树立加强指导学法的观念,在备课、授课、辅导、作业批改等环节时注意对学法的研究和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让学生真正走出学品德就是死记硬背的误区。在教学中,要抓住开学初,每一单元及每一节课教学以前的时机,布置学生预习,并提出具体要求,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课余,教师要指导学生有计划、有步骤、独立地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自己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同时,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指导学生确定自学目标计划,课前预习、课后总结,单元总结、形成性自测等内容。学生一旦真正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会对学习知识产生极大的兴趣,并在轻松愉快中获取知识。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只有我们每位教师引起重视,端正思想、改进教法,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才能搞好思想政治课教学,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培养并达到新教育理念下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课程教材教法研究》 2004年中教研究第10期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 高等师范学校教材 刘强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